《叶问》64集民国武侠传奇:一代宗师的烽火人生
1930年代的岭南,佛山河畔的青石板路还浸着晨雾时,叶问(王星辰饰)正从自家武馆走出,长衫下摆拂过刻着“咏春”二字的匾额,彼时的他是佛山叶家的富家子弟,却对拳术有着近乎痴狂的执着——当同龄人沉迷于纨绔享乐,他却偷偷蹲在武馆后院,用树枝在泥地上比划师父陈华顺教过的“寻桥”套路,这份赤诚,让陈华顺破例收他为徒,却也引来了同门的嫉妒:他们说他“纨绔子弟懂什么武”,却在目睹他用“寸劲”一拳击碎七块叠放的青砖时,集体失语。
师父临终前,将“六点半棍法”的秘籍塞进他手中,只留一句:“拳术是防身的,武德是立身的。”可乱世从不给人喘息之机,军阀为夺叶家祖传的《咏春拳谱》,派兵围剿武馆,那日暴雨倾盆,叶问以一双肉拳对战二十余名持枪士兵,拳风裹着雨水砸在对方脸上,却始终未曾沾染兵器——他记着师父的话,“武者,以止戈为武”,这一战,让他名震岭南,却也让他家道中落:祖宅被焚,父母病逝,昔日的富家子弟,成了街头卖武为生的流浪者。
日军侵华的铁蹄踏碎佛山时,三浦将军的军刀抵在叶问颈间:“教我咏春,否则你佛山武馆的人,都得死。”他看着跪在祠堂前的同胞,听着门外日兵的狞笑,突然笑了:“武术是教人的,不是杀人的。”直到亲眼目睹武馆弟子被虐杀,棉花厂的机器声里传来同胞的惨叫,他才握紧了藏在袖中的木人桩桩头,那夜,他在棉花厂的蒸汽与血雾中,以咏春“标指”连挑十名日本武士,木人桩的棱角在月光下泛着寒光,桩身上刻着的“武德”二字,被血染得殷红。
1949年,叶问辗转至香港,在九龙湾的逼仄天台上开馆授徒,当洋人嘲讽“中国功夫不过是花架子”,六十岁的他握住对方挥来的拳头,五指如钳,只轻轻一拧,便让那壮硕的洋人跪倒在地:“武术的‘武’,是‘止戈’;‘术’,是‘正道’。”晚年,他在电视上看到李小龙的截拳道,浑浊的眼睛里泛起泪光,垂暮之际,他抚摸着珍藏的拳谱,喃喃道:“咏春……活了。”
从佛山到香港,从乱世到烽火,叶问用一生诠释:真正的宗师,拳脚能挡子弹,风骨能镇山河。